2022年4月15日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北京应急”开设《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栏目,邀请市应急局部分同志进行学习交流、分享心得体会。今天为您带来党建处牛广义、防火处卢鹏、调查处张玉红的学习感悟。
❖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
应急干部更应该提升安全意识
✦
党建处 牛广义
✦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都应急管理部门应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环境。
一是要以信念为“本”,在树立安全意识中,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钢铁长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履行的职责,当前形势下,作为应急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对应急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应急管理工作“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应急管理干部以“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作为应急干部品质的魂和纲,在磨砺本领,担当作为上不断锤炼。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作出表率,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以基层为“根”,在夯实应急基层中,厚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浓厚底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关系密切,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安全就是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层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地基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应急部门的党员干部,一是要维护好基层稳定,积极宣传讲解党的各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基层的群众工作,把各种矛盾和纠纷尽可能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要牢固树立“警惕意识”,通过观看各种警示片以及聆听专家辅导授课知道,间谍常常将目标放在重视金钱、意识形态薄弱、个人表现强烈、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员身上,特别是作为一名应急党员干部要避免成为“猎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警惕意识”。三是加强对《国家安全法》《国家情报法》《网络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我们应急工作本身可能会引发的国家安全因素,不断树立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三是要以实干为“要”,在迎接时代挑战中,投身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疫情影响与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相交织带来新变局。
面对各种挑战,就是以实干为“要”,积蓄开拓创新的力量。作为应急干部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应急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工作中更是突出一个“急”字,要体现应急工作作风,落实上突出一个“快”字,坚决杜绝“怕慢假庸散”,全身心地投入到应急工作中,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
国家总体安全观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应急管理定位至关重要——那就是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应急党员干部务必要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为营造良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外环境出一份力。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首都应急管理事业新篇章
✦
防火处 卢鹏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主要基石,事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全局。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做好首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推进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积极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正确论断。从国家安全层面讲,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运用,是深刻总结我们党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安全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国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创新。它强调以整体的、全面的、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来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人民重大关切,对于应对我国国内外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首都来说,历来备受国内外高度关注,首都安全不仅影响着自身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对于维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大局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急管理部门作为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重要职责的维持者和参与者,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特殊的城市地位,举足轻重的影响,决定了日常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自觉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始终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自觉从国家安全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出发,坚持以一流标准做好工作。要增强忧国意识。有国才有家,国是最大家。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安全和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牢记国家历史,居安思危,积极主动地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要增强危机意识。要清醒认识到,当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依然很频繁、很严重。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首都森林防火形势不容轻视的情况下,更是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及时将各类事故苗头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构筑起维护首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牢固防线。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及时防范化解各森林防灭火方面存在的风险,时刻将首都森林防火安全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安全放在心头,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平安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立足本职工作,勤奋工作,努力把这座伟大的城市建设好、发展好、管理好,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开创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
改革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
调查处 张玉红
✦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贯彻原则等。他深刻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他还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为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顺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反映了我们党推进国家安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就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立足于防,又有效处置风险,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坚持科学统筹。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重要意义是维护人民安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牢固根基,维护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做好日常社会治安管控、防灾减灾等工作同时,应高度关注暴力恐怖袭击、安全生产以及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问题,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其他合法权益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享、风险共治,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维护人民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思想上绷紧神经、研判上准确识变、组织上精心周密、措施上精准有力,狠抓各项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对事故和监管工作暴露出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判,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应对新情况新挑战的有效管用的办法措施,补齐短板,层层落实责任,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作为普通的一名应急管理部门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扬“六种风气”,强化“四种特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开创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本期编辑:桂胜华、长安
本期校对:郭小莉
内容来源:局办公室、党建处、调查处、防火处